《跨國車企在中國》之逆勢投資——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會長徐秉金訪談實錄摘要
中國經濟網:因為工作性質,您一直接觸跨國車企。您認為,與之前相比,跨國車企目前在中國的投資環境是否有變化,發生了哪些變化?
徐秉金:中國的投資環境,對于跨國車企而言,一直是非常有利于他們發展的。實際上,跨國車企在中國汽車市場已經享受著超水平待遇。發展了這么多年,中國也進步了,環境當然要變化。咱們變化了,跨國車企就得適應中國的環境。
說中國的環境變了,或者現在市場經濟環境不好,影響汽車。(一個原因)是因為限購。其實,環境污染不光是汽車排放造成的。但是,限購以后確實對汽車市場帶來影響。
不能靠簡單的限,要靠管。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要上一個臺階,可以學一學(先進經驗),香港、澳門,小街道、車也不少,每天都走得很順,沒那么堵。為什么我們老這么堵呢?這是我們管理上的問題,光靠限或者控購,用這個辦法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
中國經濟網:對于跨國車企目前在中國的發展現狀您是怎么看的?例如,大眾。作為第一批來華合資的企業,您如何評價?
徐秉金:大眾對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是有一定貢獻的。因為,大家不來的時候,它來了。而且,是在我們市場困難的時候。同時,在中國的高利潤,把德國大眾也帶起來了。
(大眾的到來)也使中國汽車認識了真正的汽車是什么樣的,是怎么生產的。這可以說對中國汽車發展,一開始的起步有一個非常好的啟示作用。
我們有了外國的經驗,在這個基礎上堅持下去,把已經國產化的技術,用到我們自己的汽車上,慢慢就能有我們自己的車了。所以,合資企業在中國,啟蒙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國真正走哪條路,怎么做汽車,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但是,合資不能終生合資,合資的目的還是搞自主。改革開放30多年了,中國有了很大的發展,如何在中國自主汽車上做點貢獻,把自主汽車搞成,這是最核心的。
中國經濟網:有觀點認為,“自主創新要有核心技術,不要簡單國產化”,“車企合資正在逼近核心技術”,您的觀點是怎樣的?未來,核心技術會不會實現國產化?
徐秉金:當時,合資的目標是很清楚的。一汽主要是和德國人合資,消化吸收后搞自主。二汽,是以出口為導向。但是回過頭來看,合資這么長時間,我們沒有真正拿到核心技術。而且,我們的話語權沒了,議價權沒了,整個汽車行業都被控制了。現在,零部件企業,90%以上都變為外國獨資企業了。所以,我當時就提出,合資制度就是偽制度。這個核心技術必須得靠自己創造。
中國經濟網:跨國車企的股比之爭,一直是中外方博弈的焦點,可以說如今已經進入了膠著狀態,您怎么看股比之爭的現在和未來?
徐秉金:對于合資企業股權的問題,當時我是堅決主張守住51%。中方多一個點,起碼就有話語權。合資企業必須控制在中國人手里,但實際上我們控制不了。目前的現狀,國家不出臺政策是絕對不行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手機版二維碼】
提供國產汽車報價、國產車品牌大全、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與國產汽車銷量數據,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車及國產車有哪些品牌來自主汽車網。(北京博悅幕尚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