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到三年,國內新能源客車在推廣方面取得了飛速發展,不論是產量還是規模上,我國新能源客車均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媲美,但在新能源客車的維護、保養方面卻還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日前,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高級技術顧問裴志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裴志浩表示,我國是新能源客車生產大國,數量眾多、規模龐大,在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后,新能源客車的維護、保養問題就逐漸顯露出來。
數量多、規模大 維護保養問題不容忽視
據中汽協統計,今年1~5月,國內共生產新能源汽車13.2萬輛,銷售12.6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31.4%和 134.1%。其中,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細分領域,總銷量約為3萬輛,占銷售總量的23%。
“雖然我們在新能源客車取得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但售后的維護、保養還沒有統一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新能源客車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裴志浩表示,以目前的維修保養現狀為例,基本是生產企業跟蹤維護、保養,每批新車交付用戶后,生產企業的售后團隊派專人跟隨車輛到用戶所在地。然而,這僅是小批量車輛的售后解決方案,一旦到大批車輛面臨維護保養,便會有各種問題出現。他認為,目前國內市場迫切需要統一的新能源客車維修保養技術規范細則,使終端用戶了解如何正確使用、保養新能源客車。
新能源客車售后維護、保養亟需統一規范
“電池、電機、電控是新能源客車的三大核心部件,在技術、成本、可靠性方面已成為左右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對于出臺統一的‘三電’系統維修、保養技術規范則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中通客車文化品牌部部長李篤生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新能源客車在維護、保養過程中并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終端用戶在車輛出現問題后,往往需要通過生產企業的技術指導、培訓來建立自身的新能源客車的維護保養體系和管理制度。
“不過目前所采用的維護保養流程并不規范,有可能對今后新能源客車的使用造成安全隱患,很有必要在行業中建立一項標準的技術準則,保障我國新能源客車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李篤生補充說。
宇通客車售后服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技術標準要符合國情和客戶運營的實際情況,能為生產企業和客戶帶來更多的幫助與價值,能夠推動新能源客車維修保養得以規范化、標準化發展。他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很多法規和標準并不完善,維修和保養同樣如此,終端用戶對新能源車輛的認知也不夠,管理規范不完善,需要行業共同擔負責任,共同推動。
“若新能源客車的維護保養體系里有具體的執行標準,將更有利于新能源客車的使用安全,對行業乃至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黃海客車規劃處處長林崇富也向記者表示,當前,新能源客車在國內城市客運行業中使用已較為普遍,很多終端用戶對新能源客車在購車、運營、維護保養、安全監控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如果在售后維修、保養問題上能夠得到有效的規范和統一,不管對用戶還是行業來說都是進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手機版二維碼】
提供國產汽車報價、國產車品牌大全、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與國產汽車銷量數據,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車及國產車有哪些品牌來自主汽車網。(北京博悅幕尚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