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中國車企從2015年開始進入了大調整時期。一方面,2015年轎車市場見頂下跌,全年同比下降5.33%,拉低了整體市場表現。市場的波動很快傳導至企業。另一方面,反腐、國資改革等外力也促使車企改弦更張。從今年年初開始,車企在過去6個月的時間內出現了劇烈的集體調整。
在人事方面,今年除了廣汽集團(22.810, 0.21, 0.93%)例行的三年一次的干部調整,涉及8位管理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8.570, -0.12, -1.38%)集團。作為汽車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兩家央企,這兩家企業在2014開始的中紀委巡視中折損了不少干部。隨著兩大企業最高管理層確定,兩家企業也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整。
其中,一汽黨委常委職務、中國一汽副總經理吳紹明調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這是2016年“第一調”。之后,一汽內部也進行了較大范圍的人事調整,基本延續去年的三個事業部設置。東風集團于今年7月確定李紹燭接任空缺半年多的集團總經理一職,同時在集團內部各個板塊都進行了調整,涉及東風乘用車,東風股份(12.230, 0.27, 2.26%)等。
今年上半年,奇瑞和北汽集團也進行了大范圍調整。奇瑞方面除了身體抱恙的二把手郭謙離職,今年4月奇瑞一口氣任命三位副總經理。奇瑞旗下的觀致汽車在經歷高層波動之后,目前管理層依然空缺。北汽方面,自主品牌北京汽車以及昌河汽車進行了大范圍的人事調整,從集團到北汽股份,再到北汽股份銷售公司,多位高層職務有變。昌河汽車方面,北汽幾乎將原來派駐的高管徹底輪換了一遍。
當然,對人事進行調整的不僅是上述公司。今年上半年,包括寶馬中國、長安PSA、東風悅達起亞、北京現代、長安福特、沃爾沃中國、廣汽三菱、廣汽菲亞特等多家外資或者合資企業都出現了大范圍的變化。人事變動只是企業調整的一部分,在其背后,是企業戰略性的調整,這包括了組織架構以及經營思路等。特別是在汽車市場整體變淡的大背景下,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平衡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考慮因素。
比如東風日產在去年突破百萬輛大關之后,今年定調為穩定前進。一汽-大眾在走出去年陰影之后,將今年的基調定位為“發軔”,取意戰勝困難再出發。觀致汽車、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廣汽本田、東風乘用車等企業則在內部組織架構上都進行了部分調整。比如東風乘用車成立了A9營銷部,建立了類似一汽紅旗的架構,以打造東風的高端產品。這些調整都是緊隨企業戰略的調整而變化的。
比較鮮明的是東風悅達起亞。由于受到市場壓力,東風悅達起亞的多位部長下到市場督戰,職位也變為各銷售大區負責人。不管是從人事調整的規模還是從各個企業內部的架構變化來說,今年上半年的調整都是空前的。實際上除了這些調整,企業內部在一些政策修訂上也是動作連連。最主要的政策包括售后、經銷商政策這兩大塊。
以雷克薩斯中國為例,其在中國基本停止了大型4S店的擴張,改為小型衛星店,這種店面比以往的4S店節約25%的成本。東風英菲尼迪、長安福特、東風日產在上半年也進行了大力度的經銷商政策調整,不論是在經銷商支持力度還是在金融政策上都比以往更加靈活,并對經銷商更有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手機版二維碼】
提供國產汽車報價、國產車品牌大全、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與國產汽車銷量數據,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車及國產車有哪些品牌來自主汽車網。(北京博悅幕尚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