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6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云論壇(2021)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就未來的汽車和發展形勢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認為,智能汽車正在顛覆功能汽車,它比智能手機顛覆功能手機的影響范圍更大,對經濟社會的改變更加深刻,造福社會的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一、對未來汽車的再認識
我們仍然處在汽車產業激烈動蕩變革的過程之中,只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未來的汽車才能把穩前進的方向。這次汽車革命不是孤立進行的,與它并行和銜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動通訊,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支撐汽車革命的是移動互聯網、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
這些因素與汽車變革的交融互動對未來汽車的電動化、綠色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和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我們要把未來的汽車放在一個更大的范疇,以更加廣闊的視野來評估它的發展前景、部署它的未來,把穩方向。
未來的汽車是吸納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強大載體,是把綠色能源、智能電網連結在一起,新一代移動通訊相銜接的一個重要紐帶,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是拉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支柱性、引領型數字化產品。它有極強的能力,廣泛吸納信息化、網聯化、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以及新技術、新材料、電子電力、先進制造等方面的新發展、新智能,它是眾多產業融合創新的數字化大平臺。
隨著越來越多高技術公司的滲透,它的技術含量迅速提高,與傳統汽車相比,它的屬性變了、定義也變了,邊界也變了,它正在由一個典型的機械產品轉化為“數字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數字化電子電力產品、電子信息產品、人工智能產品、移動互聯網產品,它由一個從A到B的移動工具轉化為超級移動智能終端。
電動化只是這場汽車革命的序幕。目前人們所關心和擔憂的充電難、續航里程短等問題,我想再過五年或八年就會成為過去。而未來造福社會,深度改變人們出行體驗的是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這也是未來競爭的焦點。
咨詢公司麥肯錫預測,未來的汽車超過80%的變革來自電子電器構架和軟件,機械部分只是軟件的執行機構。陳清泰對這句話進行了一個補充:“軟件定義汽車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使汽車具備了自我進化的能力,使它由一個買到手就開始落后的死物,轉化為一個可以不斷進化的新物種。”
驅動汽車功能進化的是數據,而保障數據采集、處理和利用的是軟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并不夸張。也就是說,同樣的汽車、同樣的芯片、同樣的算力,但數據豐富了,軟件迭代進步了,不僅可以不斷給用戶提供安全、暖心、愉悅的新服務、新體驗,而且根據用戶的偏好不同,汽車可以成為“千車千面”的個性化產品和系統。
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廠商和用戶之間將由一次性的買賣關系轉變為全生命周期的合作關系,形成用戶不斷提供數據、廠商不斷擴展服務的良性循環。廠商將由“制造”轉化為“制造+服務”,但“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正在使傳統汽車面臨嚴峻的挑戰,隔行如隔山,面對如此大跨度的新技術群,車企很難單獨把它們拿下,跨界融合、協同創新是成功之路。
二、汽車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帶來了新的機會
從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看,每一次汽車技術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密切配合的結果,一般來說整車企業在技術集成上是功不可沒的,但是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卻大多出自于零部件公司。比如汽油噴射、渦輪增壓、防抱死剎車、安全氣囊、子午線輪胎等等。汽車強國的底層應該是零部件強國,未來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顛覆性,使傳統零部件體系的70%以上面臨重構。
未來汽車這個新物種使汽車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疇已經發生變化。從動力系統的儲能電池、氫燃料電池、電機、電控、功率半導體到網聯化、智能化涉及的芯片、計算平臺、傳感器、激光雷達、控制器、執行器件,到車載控制系統、高清地圖、網絡通信、云控平臺、AI計算等軟件,都成了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價值鏈也在迅速改變,軟件是未來汽車的基礎和競爭力的核心,有機構預測,在整車成本體系中軟件占成本的15%會上升到60%。目前,新型零部件技術的壁壘還沒有形成,存在著很大的創新空間,這就給新的進入者提供了機會,也為中國的零部件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可喜的是,新型供應鏈涉及的信息化、網聯化、人工智能等領域都是近年來我國發展狀況良好的領域。要抓住時機,針對系統軟件、車載芯片、功率半導體等“卡脖子”環節,下大工夫,力爭一項項突破,成長出一批實力強大的新型零部件公司,培育出更多的“小型巨人”,做到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可控,打牢我國新型零部件的基礎。
三、把新能源汽車放到綠色化基礎之上
汽車電動化是兌現《巴黎協定》減排目標的一項根本措施,是主要國家以“壯士斷腕的精神”淘汰燃油車、推進電動化的根本原因。為此,新能源汽車進入規模化應用之后,必須與化石能源的電力脫鉤,把汽車的電動化放在綠色能源的基礎之上。與新能源汽車并行的恰恰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當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總量超過電力總量一定比例的時候,在能源基礎攝食中必須保有較大的儲電能力,否則大量電能將被棄失。
未來的汽車,將是能源互聯網體系中的一個單元,是存儲和消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載體。當電網接近高峰時放電,進入低谷時充電,它與可再生能源構成了最佳搭配。未來的汽車數量龐大,總體有強大的儲電能力,足以保證可再生能源的充分發展。目前雖然有多種儲能手段,但從靈活性、儲電規模和儲電成本等方面看,車載電池是解決可再生能源間歇性的一條根本途徑。
目前,主要國家政府紛紛提出最早在2030年開始逐步淘汰純內燃機汽車的計劃,資本市場也已“選邊站”,支持頭部新能源企業的發展,施壓傳統車企向零排放轉型。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當中,道路交通消費大約占10%,而且還在迅速增長之中。道路交通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很大的挑戰。
接下來,我國汽車電動化進程不應依據汽車產業發展狀況設定目標,應當轉向按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倒推到各個時間節點道路交通減碳排放的限值,再折算出汽車電動化應該是多少比例。據此相應地規劃和推進清潔能源、智能電網、充電樁、加氣站等新基建,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時間已經很緊迫了。
四、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
有關方面預計,到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1500萬輛,保有量將達到8000萬輛,新車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將占70%。這個預測要變成現實,涉及到能源結構調整、智能電網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新一代移動通信的支持、產業鏈的調整和改造,標準法規的建立和調整,以及就業崗位轉移等等,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政府要為未來做好頂層設計。
其中每一個方面都是周期較長、牽動全社會的巨大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從一開始就把汽車、能源、信息、交通、城市作為一個整體,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礎之上綜合考慮,實現技術協同、規劃協同、政策協同、法規協同,有序推進。其中打破壁壘、開放市場至關重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手機版二維碼】
提供國產汽車報價、國產車品牌大全、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與國產汽車銷量數據,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車及國產車有哪些品牌來自主汽車網。(北京博悅幕尚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